第(1/3)页 民国32年,3月23日。 下午十三点四十八分。 通辽东侧战场,仍然炮声隆隆,硝烟弥散。 这场由5000多门火炮参与的八路军炮火准备已经进行了整整28分钟。 短短28分钟里,八路军炮群向着鬼子阵地上发射了超过110万发炮弹,直接将通辽八路军储备的炮弹用掉了大半。 这些储备的炮弹,是在总部和张云安排协调下,依靠大郑铁路线用了近5天时间从沈阳运来的。 其中一部分弹药缴获自鬼子兵工厂,一部分是来自张云的临时“套现”,但剩下的大部分,则是30余万八路军后勤人员和支前群众,通过漫长的阳泉-大同-古北口-义县-沈阳这条涵盖铁路、公路、山路的漫长后勤线,夜以继日一点点从阳泉八路军军工基地运抵沈阳并转运通辽的。 可以说,每一发炮弹上都沾满了部队和支前群众的汗水。 结果,仅仅半个小时,就大半消耗在了这场规模空前的炮火准备中。 弹药消耗数量之大,速度之快,就连亲自指挥作战的南路军司令、周参谋长等人都咂舌不已。 不过,巨大的消耗,自然也带来了惊人的作战效果。 此时通辽东侧战场的鬼子阵地,早已经看不见什么青翠,反而化作了一片焦土。 巨大的烟尘冲天而起,呛人的硝烟味道弥散到数十公里外。 近百平方公里内的鬼子工事基本被炮弹覆盖了一遍,最外围阵地及前沿工事更是被炮弹狠狠犁了三遍。 根据炮兵引导员高空侦查,鬼子工事群里的核心阵地已经一片狼藉,而外围阵地更是已经近乎看不到表面工事,就连战壕、交通壕等也都垮塌了大半。 高空目视看去,鬼子阵地已经如同一片死域,看不到任何生物活动的痕迹。 只有断裂的鬼子枪械,散布的鬼子尸体。 如今炮火准备也已经进入了尾声,炮火打击已经再次稀疏起来。 炮兵们正在默默调整着炮口,将更多炮火向着独立支队2纵、3纵前方的鬼子阵地集中,准备发起最后的掩护炮击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第(1/3)页